2024年秋高中一年级上册历史首次月考考试试题

点击数:455 | 发布时间:2024-11-26 | 来源:www.nanpingfu.com

    1、单项选择题: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需要的。
    1.《左传》中:“封建亲戚,以藩屏周。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。其中与“祀”有关的要紧规范是 A.嫡长子继承制 B.礼乐制 C.婚嫁联姻制 D. 分封制
    2.教程中说“夏商的统治者为巩固我们的统治地位,国家大事都通过测算的方法来决定”这不可以说明
    A.把我们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 B.王权具备神秘色彩
    C.中国先民思想中的自然主义成分 D.王权来自武力
    3.《说文解字》讲解说:“宗,尊祖庙也。”也就是说,宗法的“宗”的本义是宗庙。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? A.财产 B.地域 C.信仰 D.血缘
    4.宗法制在政治规范方面的体现是
    A.世袭制 B.分封制 C.君主专制 D.禅让制
    5.《史记齐太公世家》:“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,封师尚父于齐营丘。东就国……”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规范是
    A.宗法制 B.分封制 C.郡县制 D.郡国并行制
    6.钱穆觉得:“鲁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,镐京与鲁曲阜,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,洛邑与宋则是两中心。周人从东北、东南张其两长臂,怀抱殷宋。”据此判断以下正确的是
    A.分封制使西周疆域扩大 B.洛邑与宋将西周一分为二
    C.宋朝地方机构权力较大 D.鲁、齐两国的国君是王族
    7.《左传昭公七年》:“天有10日,人有十等。下所以事上,上所以共神也。故王臣公,公臣医生,医生臣士,士臣皂……”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
    A.严格的等级关系 B.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
    C.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.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
    8.有人说,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。在国内古时候官僚机构中,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。下列官职中最早拥有监察职能的是
    A.太尉 B.御史医生 C.尚书令 D.刺史
    9.郡县制与分封制主要不同在于:
    A. 郡县分两级,分封分四级
    B.分封制主要在周朝实行,而郡县制开始于秦朝
    C.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,不可以世袭
    D.郡县制有益于巩固中央集权,分封制不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
    10.《史记秦始皇本纪》说:“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,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呈不能休息。”这段话表明皇帝规范的特点是
    A.朝议裁决 B.集权独断 C.世袭传承 D.政务繁忙
    11.《汉书,地理志》言:“秦并兼四海,以为周制微弱,终为诸侯所丧,故不立尺土之封,分天下为郡县。”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手段是
    A.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.实行郡国并行制 C.推行三公九卿制 D.推广行省规范
    12.柳宗元在《封建论》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、行郡县说:“其为制,公之大者也┅┅公天下之端自始皇。”郡县制为“公天下”之开端,主要体目前
    A.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.更有益于皇帝集权
    C.规范法令的统一 D.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
    13.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:“打造了绝对的专制规范,这一规范以个人亲信为基础,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。”从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角度看,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
    A.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.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
    C.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.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
    14.“秦始皇设职授官,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,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暂停。”暂停了“政治权力等级世袭”的是
    A.分封制 B.皇帝制 C.察举制 D.郡县制
    15. 周武王实行分封制,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。依据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,你觉得下列评价中最适合的是
    A.都具备片面性 B.都具备相对的进步性
    C.都妨碍历史进步 D.都有益于封建统治
    16.史学家指出,中国历某一时期“有极关要紧者四事”: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,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,三为中国政治规范之创建,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。这应是指哪一时期
    A.春秋战国时期 B.秦汉时期 C.隋唐时期 D.明清时期
    17.秦汉史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“三公九卿”。事实上秦朝并无“三公”,那时,太尉是虚设。太尉虚设是为了加大皇帝的 A.财权 B.行政权 C.司法权 D.军权
    18.公元前22024年将来秦朝在国内在度、量、衡、法律、货币、车轨、文字及地方管理等方面有一系列的规范打造和推广。其一同用途是
    A.巩固统一 B.抵御匈奴 C.促进经济进步 D.开发了边疆
    19. “都省握天下之机,十省分天下之治”,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革新是
    A.实行郡县制 B.打造宗法制 C.推行行省规范 D.设立刺史
    20.诗人左思在其《咏史》中浓郁悲歌:“世胄蹑高位,英俊沉下僚。地势使之然,由来非一朝。”导致这一社会情况的规范缘由是
    A.征辟制 B.察举制 C.九品中正制 D.科举制21. 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是古时候中国很多常识分子的追求,隋唐将来他们达成这一理想的主要渠道是
    A.参加科举考试 B.等待朝廷察举 C.投笔从戎戍边 D.投作官吏幕僚
    22.柳宗元《封建论》载:“时有叛国而无叛郡,秦制之得,亦以明矣。”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.秦朝 B.西汉 C.南北朝 D.唐朝
    23.贞观二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为政之要,惟在用人。用非其才人,必难致治。今所任用,需要以德行、学识为本。”下列规范中能很大提升官员“学识”的是
    A.九品中正制 B.科举制 C.三省六部制 D.察举制
    24.《元史》记载:“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,分行省以治外。”其中的“内”指的是:
    A.蒙古高原 B.山西、河北、河南 C.河北、山西、山东 D.原南宋统治地区
    25.有人在评论某一历史时期的选官规范时说: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世族”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
    A.夏、商、周时期 B.春秋战国时期 C.秦汉时期 D.魏晋南北朝时期
    26.户部,隋初名度支,后称民部,唐初改为户部。改为户部是什么原因
    A.掌管户籍 B.征收户税的需要 C.避讳 D.职能增加的需要
    27.在国内历,x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:
    A.汉朝 B.唐朝 C.元朝 D.宋朝
    28.明朝“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”。六部所掌主如果
    A.决策 B.行政 C.监察 D.司法
    29.某思想家说:“我之出而仕也,为天下,……为万民,非为一姓也。”他所反对的是
    A.民主共和制 B.中央集权制 C.专制主义规范 D.君主立宪制
    30.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我们的工作:“依样葫芦画不难,葫芦变化有千端。画成依样旧葫芦,要把葫芦仔细看。”该诗直接说明了
    A.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,依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,处置军国大事
    B.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,完全被视为走卒
    C.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,替皇帝处置全国政事
    D.军机处的设置,意味着封建规范已经衰败
    2、判断题:判断正误,正确的为A,错误的为B。和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并填入答卷纸
    31.西周分封制下诸侯需要需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,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,随从作战,缴纳赋税和朝觐述职的义务
    32.郡守是郡的行政军事长官,对上承受中央命令,对下督责所属各县,郡守按期向皇帝汇报工作
    33.西汉时期,在地方非常长一段时间里总是还是郡国并存
    34.为了广泛收罗、管理人才,汉代主要实行由上而下征召人才为官的察举制
    35.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规范后设置内阁取而代之
    3、材料分析题
    36.阅读下列材料
    材料一 本朝家法,自皇祖皇考以来,所有用人听言大权,从无旁落,即左右亲信大臣,亦未能有荣辱人,能生死者。 ——清乾隆帝
    材料二 操纵人民的生死——这是帝王所拥有些权力。他了解,政府部门的行政错误可以得到弥补,但一个被处决了的犯人就不可以再让他生还,不比一根割断的琴弦还可在续上。他了解,有时,一个处决案可以刑化德,是人弃恶从善。1683年,台湾被攻克将来,宫廷讲官和我讨论《易经》第56卦的卦象:“火在山上”:山的宁静意味着对罪犯的处置需要谨慎;火飞速的蔓延,燃烧起野草,象征着法律条文应该被飞速的稳定下来。我把这类理解为统治者在处罚时既要明快,又要细心:他的目的需要是惩一儆百。 ——史景迁《中国皇帝—康熙自画像》
   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,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。 ——黄宗羲
    请回答:
    ①据材料一,总结中国古时候政治规范的特征
    ②据材料二,找出康熙,学会生杀予夺大权的古时候中国帝王处决犯人的目的、 “方案”及其缘由
    ③结合所学常识,说说你对材料三中黄宗羲看法的理解
    37. 阅读下列材料:
    材料一 所谓九品中正制,就是在州郡设立专门品评人才的“中正”一职,“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,不同人物,第其高下”。……“由小中真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,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,司徒再核,然后付尚书使用”。……中正根据家世和行状品评本州本郡士人:家世,即祖辈资历、门户名望;行状,即言行表现、道德品质、才干能力。中正综合家世和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,以备使用。
    推行中,非常快就变成了单纯以家世选人、不管言行表现,导致了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势族”的门阀政治,被时人批评为“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,空辨氏姓高下”。某些世家甚至从儿童起就垄断了官位,“崔卢王谢子弟,生发未燥,已拜列侯,身未离襁褓,业被冠戴”……产生了“士人皆厚结姻缘,奔驰造请,浸以成俗”的流弊。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使用推荐选拔,容易受荐举人主观原因的影响,标准非常难统一,尤其是中正官“高下任意,荣辱在手。操人主之威福,夺天朝之势力”,非常不利于中央集权与整个国家的治理。 ----摘选自互联网
    材料二 伴随门阀世族的衰落,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,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。唐人杨绾云:“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,当时优试策而已。”科举由应试人于肯定时期,投牒自进,按科应试,一同角逐,试后有黜落,中试者举用之,然后为真的考试。……秀才、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,进士科为新设科目。 ——邓嗣禹《中国科举规范起源考》
    请回答:
    ①据材料一,剖析总结九品中正制的影响
    ②据材料二,总结科举制的特征,结合所学常识,科举制的实行对地主阶级的统治有什么意义?
    38.在历史学习中,图表总是隐含着很多的有效信息。从下图中大家可以得到什么信息?请列出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(https://www.dgzhou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

  • 中国人力资源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